2024年11月10日下午,厦门大学至善大讲堂第115讲暨南强哲学论坛第396期在厦门大学南光一320教室顺利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到了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詹石窗先生作题为《道家人文疗愈及其当代实践价值》的讲座,由厦门大学哲学系陈强副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锋教授总结,吸引了哲学系许多师生。
主讲嘉宾简介:
詹石窗,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院士级别)、国家“十三五” 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全国学术百强杂志《宗教学研究》主编。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惠研究”等五个重大项目。
讲座内容回顾:
本次讲座以“道家人文疗愈”为主题,主要包括概念解析、形成发展和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内容。
讲座开始,詹先生从汉语拼音先驱卢戆章说起,讲述了卢戆章拼音治病的故事,并分享了其为卢医生创作的“戆章之歌”,从而引出大医精神和人文疗愈的话题。
“道家人文疗愈”概念为詹教授首创。“道家人文疗愈”指的是运用道家人文资源来诊治人类身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该概念以“尊道贵德”为思想主旨,以谐调自我、谐调人世、谐调人境为范围,以“延年益寿、长生久视”为目标,包含了一套理论体系和系列实践方法。
詹先生指出,这种医疗体系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与原初道家、古典道家、制度道教这三种道家基本形态保持同步。原初道家渊源于距今约八千年的伏羲氏。他发明了八卦,开创了中国的《易》学传统,被后世尊为人文初祖。其后,黄帝拜师广成子,标志原初道家的形成。这一时期,最为代表的典籍为《列子》,其文曰:“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古典道家以老子《道德经》为标志,由尹喜、列子、庄子、鶡冠子等相继推动。老子提倡“知足”与“知止”,开出了疗治人体疾病、社会疾病与自然疾病的基本药方。例如,针对狂躁不安的病态,提出了“三去”的初疗方;针对“病体初愈”的状况,提出了“三宝”再疗方;针对病体康复而未强的情形,提出了“七善”的滋养方。制度道教则是从汉代开始兴盛,一开始便注重精神疗法。例如,设立“静室”进行道德反省和“存想”,并配合禹步动功。
“道教人文疗愈”不仅历史悠久,还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道家人文疗愈的精髓可以概括为“道、德、善、静、安”五字真言,犹如传统中医学里的药方。具体说来,第一,提供了健康生活的准则。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顺道而行、以德滋养;第二,提供了健康生活的方法:多行善事、慈悲为怀,济世利人,宁静致远。第三,提供了世界和平的目标:安己、安人、安世、安天地、安自然。除了五字真言之外,知止不殆是道家人文疗愈的重要智慧,道法自然是道家人文疗愈的健康原则。因此,如果能够按照《道德经》的教导办事,个人的生活就能够有序化,世界就可以避免纷争和困扰。
讲座结束之后,现场的师生对此话题十分感兴趣,纷纷向詹先生请教问题。詹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所提问题都给出了十分详实、精彩的回应。(文字/图片:李璐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