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編:詹石窗
出版:香港蓬瀛仙館
ISSN 1728-7642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越南道教文獻的範圍、歷史和館藏*
    孫瑞雪, 黃永鋒
    2022(2): 1-11. 
    摘要 ( 118 )   PDF(7200KB) ( 107 )  
    本文基於對越南道教文獻研究範圍的界定,梳理了中越歷史典籍目錄中關於越南道教文獻的記載,並詳細介紹了目前越南道教文獻的收藏情況,主要包括在越南、法國、日本、泰國、中國等地的館藏情況。對越南道教文獻的整理研究,不僅有利於了解近現代越南人的宗教信仰特點和社會文化,而且可以為研究中國道教在越南傳播的歷史、越南人接受中國道家道教文化的方式提供新的文獻依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部:道德經研究
    《道德經》中的慈愛思想*
    劉小兵
    2022(2): 12-22. 
    摘要 ( 188 )   PDF(6741KB) ( 115 )  
    道馬天下母,孕育萬物,道的這種大愛精神,內在地蘊含著慈愛的德性。聖人取法於道,以百姓心馬心,並將“慈”視鳥“三寶”之首的理性認知與價值取向,承接了道的慈愛精神。《道德經》的慈愛思想以輔萬物之自然,成就萬物之自身為其旨趣,因而有“歸根”的生命践履。將慈愛思想落實於社會現實,便有以“無為”而達“自然”的社會人生理想。《道德經》 中的慈愛思想蘊含著深厚的智慧,頗具理性的認知精神與人文關懷之情,不僅是對當時社會問題的省思,而且對當今乃至未來人類命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迷局與破局:《道德經》中的反内棬思想*
    吳梓嘉
    2022(2): 23-34. 
    摘要 ( 114 )   PDF(7969KB) ( 78 )  
    “內棬” 是當今青年人面臨的一大難題,其脫胎於人類學學術研究,本指因外部發展停滞而內部不斷精細化的發展狀態,目前在社會大眾的視閾下發展成為無意義競爭和資源內耗的惡性循環的代名詞。而關於內棬的成因根據不同學者的描述有多個觀點,歸結起來包括外部資源和內部欲求兩方面,但都未將反內棬抽象上异到社會終極關懷層面而僅僅停留在具體化、偶然化的單一事件分析。而在《道德經》中老子早已意識到了內棬問題的存在,他認為人對於名利權力和世俗知識的無限欲求勢必造成混亂與爭奪,這是不符合道之本性的,相對應地,他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自然” 作為道這一本體的終極關懷,鼓勵人類社會各個生存個體之間的自然和諧,從價值觀和方法論兩方面構建起反內棬思想的基礎。通過對這一思想资源的挖掘可梳理得出《道德經》中關於內棬形成的機理,並由此提煉出清心寡欲、专一守已、开辟藍海等破解內棬之局的智慧之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部:道教生態思想研究
    《鶚冠子》可持續發展思想論略*
    石建有
    2022(2): 35-45. 
    摘要 ( 79 )   PDF(6151KB) ( 50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鶻冠子》作馬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可持續發展思想內容豐富,梳理和分析《鶥冠子》思想中蘊含的尊“道”貴“德”、天地人合一和“守度量而不可濫”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頗有現實意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陰騭文像注》生態思想鉤索*
    邱鈺
    2022(2): 46-63. 
    摘要 ( 48 )   PDF(10815KB) ( 33 )  
    愛護生態、保護生命的思想,在《陰騭文像注》的整體思想體系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貴生重命的道教倫理思想在近世流傳的善書《陰騭文像注》中得到了弘揚。《陰騭文像注》以無為、自然、天人合一、陰騭思想為中心,結合儒家仁義孝忠信思想以及佛家的眾生平等、因果報應、轉世輪回、慈悲為懷思想,指出生命間應有和諧的關優,動物不分大小,不得肆意殺害;在勸善路徑上突出了感應、神靈暗喻的方法,結合《太上感應篇》《功過格》的一些操作方法,使道教勸善更加通俗、簡易;對道教生態倫理思想及其信仰建立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對當代環境保護、生命維護亦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部:道門經典研究
    林希逸注老緣由辨析——以《老子庸齋口義》為考察中心
    汪敏
    2022(2): 64-74. 
    摘要 ( 54 )   PDF(5829KB) ( 46 )  
    林希逸注釋《老子》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認為此前注本因不懂得《老子》“借物明道”的表達方式而皆不得《老子》之初意,其中道家之不得源於過於崇尚《老子》,儒家之不得在於斥其為異端而不做深入探究,由此可隱約發覺林希逸對道家的寬容態度。林氏如此做解的目的在於詮釋《老子》之初意,進而由此論證儒道“不畔”,為吸收《老子》思想發展其理學開闢道路。不得初意與儒道“不畔”面密切關聯,前者是後者得以展開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歸宿與根本指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部:道教文化研究
    論白玉蟾詩歌中“酒”的雙重意蘊*
    劉聰
    2022(2): 75-85. 
    摘要 ( 72 )   PDF(6941KB) ( 86 )  
    白玉蟾“好酒”是道教學者眾所周知的事實。這一點,可以從其詩歌中得到大量的印證。對於白玉蟾而言,“好酒”並非單純的生活愛好,它更意味著一種深沉的蘊藉:一方面,“酒”可以寬慰白玉蟾入世不得、經年飄零的痛苦;另一方面,“酒”有利於白玉蟾體道、悟道的修為,是其載道的工具。在入世與出世之間,“酒”為白玉蟾構築了一個“在世逍遙”的境界,使其能夠出世而不離世,以一種形而上的覺悟來投身形而下的生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教“洞天”之美學思想探論*
    劉興健
    2022(2): 86-100. 
    摘要 ( 70 )   PDF(10215KB) ( 69 )  
    道教中的“洞天”概念不僅是宗教地理系統的建構,同時關乎道教宇宙論、本體論、身體觀等等。“洞天”天地同構的空間模式與“遊歷洞天”的時間體驗,與內在身神的“洞視”形成了從外到內的超越,達到“忘我、虚白”的審美境界,同時也是對生命的純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部:道教思想研究
    道教遇仙傳說中的星宿分野論舉隅——以唐代杜光庭《御史姚生》之女宿噅例*
    余玲
    2022(2): 101-113. 
    摘要 ( 54 )   PDF(8016KB) ( 65 )  
    道教傳說中下凡的星君,往往會按天文星占學說之分野論,巡省於分野所轄的州城,各執其德,恪盡職守,充分顯示出星宿分野論對道教傳說中人物角色、空間地理的主導作用。位列二十八星宿玄武七宿第三、執掌“裁制嫁娶、軍功文禄”的女宿,在唐末道教杜光庭編撲的《御史姚生》與宋初名相李肪等人編撲的《姚氏三子》兩個版本中,經改編被隱為輔線以突出唐宋二本作者各自的“以文载道”傅教之心、“ 以文化人”褒賢之意;從遇仙地點與女宿所轄分野的對應關侨,亦可反觀道教文學家對星.宿分野論資源的利用,以及星宿分野論的龐雜在歷朝的演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變神:雷法修持中的精神裂變*
    李黎鶴
    2022(2): 114-126. 
    摘要 ( 110 )   PDF(7725KB) ( 115 )  
    變神,道教雷法修持中一種重要的秘法。變神的核心,就是要在凝神入靜或召將役兵的狀態中,深刻感應人神合一的精神裂變,由一個普通的道人,瞬間化神馬崇拜的祖師或神靈。進入一種特異的精神狀態,即化去自我的存在,轉變化身成馬神真,人神合一。即是說道者就是元始天尊,就是太上老君,就是他所敬奉的尊神,因此,他的所作所鳥都是度人濟世,代神運化,神聖顯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部:紀念專刊
    田誠陽道長行實*
    信宓, 麻卓民
    2022(2): 127-183. 
    摘要 ( 74 )   PDF(36464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文摘要
    編輯部
    2022(2): 184-189. 
    摘要 ( 13 )   PDF(3753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學研究》稿約啓事
    編輯部
    2022(2): 190-193. 
    摘要 ( 82 )   PDF(1732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